close

     陽宅印象

陽宅是金東師重要地盤之一,假日沒有差假證的后扁弟兄,碧山之外,大概就屬陽宅最常來了。我去過一趟沙美,也去過一趟鵲山,其他所到之處,不外乎碧山或陽宅,都是結伴徒步往返。陽宅有金東戲院,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,我比較懷念的倒是戲院門口阿婆的花生,轉往馬路,有「養天地正氣、法古今完人」的兩個水泥柱,似門非門,都是大家熟悉之處,搭計程車通常都在此處。

清代台灣方志論及閩南幾個濱海島嶼,有所謂「富、貴、貧、賤」之說,富,自然指的是廈門;貴,指的是金門;貧、賤,分別由澎湖、海壇上榜,語見林豪《澎湖廳志》總論,這是光緒年間情形,這未必是定論,卻是當時人士普遍的認知。金門是個海島,而歷代科舉人物輩出,留有許多相關古蹟,「貴」字的確當之無愧。

向來喜歡尋幽弔古,未到此地之前,已知金門是個充滿古蹟的海上仙洲。駐后扁之後,有時出公差或部隊行軍,常常可看到古蹟或漂亮的燕尾式建築群,嚮往不已,可惜身不由己。正式的走訪,也只有沙美一地。其實往來陽宅,也有一些令人驚豔的發現!

第一次到陽宅,就被一方古碑的年代給震懾住了。碑文中央大字依稀是「歸陳門某氏之……」,是頌德碑或墓道碑,已經沒有印象。倒是落款年代「弘治壬戌」,遠比台灣任何年代碑碣都遠。弘治壬戌,為明朝弘治15年,即1603年。台灣古碑有年代可據的,為台南曾振暘墓,建於明崇禎十五年(1642年),尚晚了四十年。這是最早的古蹟印象。

回后扁途中,左邊村落先有個陳氏宗祠,大門深鎖,曾隔著窗欞遠望,高懸著「進士」匾額,紅底金字,與家鄉林祖厝的「進士」匾額,極為類似,就連字體也幾乎相同,遠戍浯洲,不免又勾起了一絲鄉愁。再往海邊走,路右邊先是有個破落宗祠,記得是王姓吧?祠堂雖破,但案上堆滿了老式神主牌,大多是頭銜崢嶸的舊時代人物,顯然這個家族,在當地也是個官宦人家。

又往前有座規模不大,卻古意盎然的廟宇「會山寺」,寺埕右畔,立有一座古樸的牌坊,寫著「員外郎陳楨」,非一般的貞節牌坊之類,姓名極為陌生,依樸實無華形制,推斷可能是明代之物。當時固然不甚了了,不過退伍後數年,在書店翻書,無意間瀏覽到一本李乾朗老師的金門古蹟建築專書,終於確認了陳楨坊是座明代牌坊。十多年後參加某次會議,居然由李老師帶領著參觀這座牌坊,這是第一次重見后扁生涯紀念物,重踏往返后扁舊路,其實心裡是無限的激動,此行留有不少照片,一時找不到,姑且就先留白了。(待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淘之金戈鐵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